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立足天津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扎实履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职责,开展核与辐射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帮扶指导企业规范管理,为天津的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真正服务社会,各行业从“被动接收”向“共治共享”转变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执法总队在日常执法普法基础上,探索“执法部门+行业协会”普法新模式,推动普法从“维度”到“精度”对接、从“广度”到“深度”延伸,使普法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动能。今年年初,执法总队积极联合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钢铁协会、混凝土协会、核学会等9家行业协会(学会)社会力量,覆盖石油化工、钢铁水泥、汽车制造等行业1115家企业,开展企业普法工作。“执法部门+行业协会”普法新模式启动以来,9家协会结合各自专业法律法规需求,已对行业内660余家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工作。
同时,执法总队组建讲师队伍,在安全生产协会、核学会等组织的理事长会议上,对50余家理事单位、250余家成员单位代表,深入讲解如何从生态环境领域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全力保障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治理、环保设施安全和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安全,让安全生产意识、安全责任落实入脑入心,提升企业知法守法水平,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取得了良好普法宣传教育效果。
图一 执法总队组织9家行业协会召开普法宣传座谈会
更令人瞩目的是,执法总队在普法形式上大胆突破,采取线下讲座与线上直播相结合普法课堂、法律法规知识竞答和“预约式”执法普法等方式,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普法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提高企业参与度和普法宣传效果。
“生态环境保护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没有终点。”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执法部门+行业协会”品牌建设,推动普法与监管、服务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从“预防-教育-整改”的全周期法治保障。同时,着手推动成立了天津市的“生态法治公益联盟”,拟吸纳高校、律所、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凝聚社会合力,共同担当社会责任。
二、切实惠及人民,使群众从“谈核色变”向“向核借力”转变
辐射环境安全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强化辐射环境执法监管,为群众营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执法总队多措并举筑牢辐射“安全网”。在提升全市辐射安全水平、更好保卫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不受辐射污染的同时,全市辐射科技的应用得到大力推进,助力了全市核技术利用、无线通信、输变电、伴生矿利用等行业蓬勃发展,使我市制造业完备优势更加明显,新能源、智能化等风口产业迅速突起,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注入了强劲“核力量”。
同时,针对群众“谈核色变”的情况,执法总队结合国家安全日、六五世界环境日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发放宣传资料,采取设立宣传咨询台、悬挂宣传横幅、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等多种形式,向群众介绍辐射防护知识及科普知识,耐心解答公众提出的相关问题,消除安全疑虑。
“群众的获得感,就是我们工作的试金石。”总队执法人员表示,他们探索出“执法+服务”模式。通过信访举报、网络舆情等多种渠道进行线索收集,积极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核与辐射环境监管一头系着安全、一头连着发展,这些贴心举措,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严格的辐射安全监管带来的实惠。
三、严格涉企检查,对企业从“刚性监管”向“柔性赋能”转变
“企业的难点,就是我们服务的切入点。”这是执法总队执法人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并在核与辐射安全执法监管的全过程各环节融入精准服务,坚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依法合规出谋划策、手把手指导落实、不厌其烦跟踪到底,综合利用党日活动、核安全文化宣贯、普法宣传等时机,帮助涉辐射相关企业建立起有效的辐射防护机制、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夯实辐射安全基础。
为做好今年秋季重大活动保障,执法总队于今年四月初制发《2025年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对全市由市生态环境局发证的321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及外地放射源转移到我市使用的5家单位进行执法检查。执法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涉行政检查、执法检查的要求,大力推进精准检查,防止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能通过微信、电话等非现场手段实施核查的,尽量不入企核查。截至四月底,通过非现场及现场检查企业共计34家次,发现安全隐患27个,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逾期未提交年度评估报告、辐射安全标识粘贴不规范等轻微违法行为及系统中辐射工作人员培训信息、个人剂量信息登记不全等管理性问题,执法人员根据包容审慎原则及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进行免罚,并采用提醒、告知、劝阻等方式进行处理,同时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挂条销号、督促整改落实,做到闭环管理。
“执法不是为了处罚,而是为了帮助企业走得更远。”执法总队负责人介绍。执法总队创新“一次查清”机制,将建设项目环评、排污许可、危废管理等常规检查事项整合为“全要素”清单,明确检查内容、程序规范及法律依据,实现“一单覆盖、一次查清”。同时,执法人员在执法中推行“说理式执法”机制,对多家首次轻微违法企业免予处罚,同时建立整改跟踪档案。这种“首次不罚、但帮到底”的做法,让企业在感受到法律威严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执法的温度。
图二 讲师团成员在核学会开展普法宣传